Thursday 2 April 2015

地瓜


當年番薯是窮人家的主要糧食之一. 像千牛花,薯苗蔓延, 爬滿了菜畦. 青葱的,綠油油的葉子用來摻著餿水喂豬, 藏在土裡一根根, 一條條才是人吃的.
平時米飯不夠分配時, 幹活的男人理壯氣直, 貪婪的, 大口大口的吃, 小孩任性的嫌棄, 浪費, 招來謾罵, 譴責, 當母親的扎目揪心, 粒粒皆辛苦的檢回, 盡量多吃帶皮的番薯, 間中挾些冷了的菜餚, 吃的辛酸, 委曲, 不哼聲, 卻又覺得僥倖, 似乎還帶着感恩, 至少還能撐滿肚皮, 繼續捱下去.
偶爾也有人把番薯放在燒到盡頭的火炭中燴, 但甚考功夫, 耐力, 搞不好, 就是頭不熟, 尾巴焦. 家家戶戶都在自家後院種些農產品, 番薯自然賣不到錢, 反像被咒的人, 土氣, 沒啥用, 不掙錢, 無價值. 能花錢的人, 多不屑一顧, 每斤五分錢的番薯, 是人吃的嗎 ? 到了七十年代, 高原的遊客多了, 鮮花, 蔬菜也水漲船高, 番薯賣五角一斤, 那才是開始.
近年好些國家的旅遊景點都有人兜售地瓜, 天安門附近的攤子, 有賣烤番薯的, 天氣寒瑟時烤番薯有助保暖, 熱騰騰的, 香味撲鼻, 蜜油直滴, 捧在雙手中特別窩心, 可要提防那些向錢看的把你付的五十元往口袋塞, 當十元找給你. 稍有經驗的遊客都會提高嗓子說 : 我交五十元給你, 以防小販左袋進, 右袋還.
比較起來, 南大門, 西門町的攤主, 都多點誠意, 憨厚, 不耍花招. 本地的大排檔已有炒番薯葉一味, 清炒, 加腐乳, 蒜米, 或類似馬來風光泡製, 任點唔嬲, 隨君選擇. 薯苗雖未致登大雅之堂, 說是老饗心頭愛, 也可當之無愧.
地瓜亦可在白色米粒間熬出甜香味, 番薯粥特具引吸引力, 初一, 十五就甭問, 否則會犯禁忌, 招來白眼 . 吃地瓜稀飯不但可充飢, 也稍為滿足一種保健的虛榮, 感覺不錯, 既有營養, 包括維生素甲, 乙, 丙, 也是葉酸, 銅的良好來源, 最低限度, 它清腸胃嘛 .
今時今日, 番薯, 連同江魚仔, 南瓜都靜悄悄的飛上枝頭, 是比較講究, 捨得花錢的人才問津, 有的喜歡軟的地瓜, 入口糯糯的, 要黃的, 挑紅的, 紫色的, 有機的, 澳洲運來的, 從日本進口的, 番薯的'甜頭', 使它們多才多藝, 網上看得到的食譜, 包括做布丁, 奶油蛋羹, 餡餅, 蛋糕, 各種甜品, 愛吃鹹的, 可配肉桂, 姜, 椰子, 肉荳蔻燒烤, 以及一些砂鍋小菜, 時事變遷, 消費人口味不一樣, 價值觀也不同了. 飄洋過海來的, 可賣八元一斤, 漲幅是天文數目, 有是普通人吃的嗎 ? 番薯啊番薯, 畢竟你也有翻身的一天 ! (修訂)